转载:
6月7日,2005年高考开始了。前一天的6月6日,有人在枯井中发现18岁的西安长安区某中学高三男生赵某的尸体。后来,人们发现赵某留下的遗书中写到,上次会考没考好,一定考不上大学,实现不了理想……面对这样的悲剧,教育专家呼吁要注意考生的心理健康,及时疏导考生情绪,避免悲剧重演。
高考前留下遗书跳井自杀
记者从西安警方了解到,6月6日晚7时左右接到报警后,民警赶到一处麦田里的事发现场,在一口废弃抗旱井内发现赵某尸体,随后赶来的消防队员将赵某从井内捞出。赵某年轻的生命就在这口井里“陨落”,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 本报记者 申重重/摄
据警方介绍,赵某跳井自杀前在家中留下一份遗书,上面写着,自己从小喜欢历史,希望将来做个考古学家,但进入高中后,英语、物理和化学成绩都不太好……上次会考没考好,马上就要面临高考,一定考不上大学,实现不了理想……并希望家人不要伤心,好好培养弟弟读书。
赵的家人告诉警方,赵某的奶奶在前几天去世,6月3日,赵在和家人一起上坟后,就独自离开没有回家,他们随后在家中发现了遗书。
跳井处距村民家不足30米
6月8日上午,记者来到事发现场,那口井深约30余米,直径不足1米,黑黝黝的洞口仍然没有遮盖,井内四周用水泥砌成的三级台阶上,还有打捞者留下的断绳。
附近村民称,这口井已经废弃多年,井内没有水。6月6日下午,从此经过的村民发现井内有人,后来才知道是同村的赵某。村内一位目击打捞的老人说:“那天去了很多人帮忙,公安和消防队前后打捞了一个多小时才捞上来。听说孩子就要高考了,真可惜。”
记者注意到,赵某跳井处距最近的一户人家不足30米。
生前曾向母亲诉说压力太大
6月8日上午,记者找到了赵某的家。据称事发当天,得知孩子自杀的消息后,赵的母亲当即晕倒,至今卧床不起,一直在输液。提起孩子,赵母泪流不止。
赵母最后一次见到孩子是在6月3日上午。“家里出了这么多事,娃心情不好。娃对我说,想早点回学校,我让他等上完奶奶的坟吃了饭再走。上完了坟回来就不见了。”
赵母说,在高考前的会考中,孩子的物理和化学不合格,还需补考。会考后,赵某的情绪就一直比较低落,曾多次对母亲说过压力很大,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。
父母痛心 准考证也一起火化了
6月6日,赵某的家人从学校取回了孩子的高考准考证和一些遗物。6月7日下午,赵某的尸体已被火化,书包、衣物、准考证和照片等遗物也一起被烧掉。赵父流着泪说,看见这些就痛心,全烧了,“就像做了一场梦”。
昨日,帮助料理后事的一位赵家亲戚说,发现孩子的尸体后,家人一直瞒着几位老人,孩子的母亲是第二天才知道孩子跳井自杀的。
赵母告诉记者,孩子平时成绩并不差,测验时成绩都在班级前几名,但每次大考就下滑较大,“可能是心理素质比较差”。高考前,赵母参加了最后一次家长会,见到了赵的班主任,有过较短的交谈,当时老师还说孩子成绩还可以,就是不稳定。
赵母说,孩子性格比较内向,上高中后就一直住校,每周回家一次,在家里只和她说话较多。
学校震惊 校领导班主任很惋惜
昨日下午,记者与赵某生前就读的中学一刘姓副校长取得联系。刘表示,该校的高三毕业班老师都在外带队参加高考,无法直接接受采访。刘副校长称自己此前一直在出差,不了解此事。
下午3时,赵某的班主任张老师通过刘副校长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情况:5月27日,该校毕业班已经放假,学生都返回调整备考,此后老师就再也没见过赵某。6月6日,参加高考的学生回校领取毕业证,但赵某没有到校。班主任通过电话向其家人询问,赵家也不知道孩子在哪儿。张老师称直到7日,才知道赵某自杀一事。
刘副校长和张老师对赵某的自杀表示震惊和惋惜。据张老师介绍,赵某平时性格比较内向,在班上成绩不是很好,但自杀前没有发现任何迹象。
专家呼吁
给孩子多些心理关爱吧 考生应有很多深造机会
在昨日的采访中,众多专家坦言,该考生自杀虽然是个案,但不可否认的是,“担心考不上大学,从而影响以后的就业”等压力,是孩子不堪重负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,很多人仍然抱着“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”的态度。其实,高校扩招后,考生上大学的机会已经比以前大多了。从1999年到2005年,全国普通高校连续“扩招”,我省高考录取率由1998年的不足27%提高到67%,录取人数由3.6万余人增加到20多万人。据了解,2004年陕西省高考的实际录取率为60.91%,也就是说,5个人中就可录取3个人,有17万陕西学子圆了大学梦。
专家认为,即使考不上重点院校一本,还可以上一般高校的二本。除了全日制普通高校,考生也还有很多其他的深造机会,如民办本科高校、大专层次职业院校等都在广泛招生,选择的机会其实很多很多。
北京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杨教授认为,社会是多元的,因此成才的道路也是多元化的。他说,以前人们通常用职称与学历来判断人才,而现在对人才的界定更注重能力和贡献。
社会要给孩子减压
昨日中午,当记者就此事采访北京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杨教授,她的心情颇为沉重。他说,过去的类似事件,大都是发生在考后,个别学生由于没考好,感觉沮丧或绝望。而考生在考前就做出这种过激的行为,说明考生对高考的这种恐惧,其时间已经大大提前了。
杨教授说,对于类似事件,人们评价最多的恐怕就是“表示惋惜”、“吸取教训”了,但这种话已经说过多少遍了,为什么类似事件还是会发生呢?整个社会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。杨教授认为,表面上家长、学校和社会试图不给孩子以压力,但实际上这种压力却无形地存在并放大,如“倒计时”、“炒作状元”等都是在间接地给孩子施压。
杨教授同时坦言,整个社会的趋利性也使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出现扭曲现象,因为社会上的竞争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当中,人们的普遍看法是,孩子将来要找个好工作,就必须读个好的大学,要上好的大学就必须读重点的高中、中学、小学,甚至已经竞争到了幼儿园教育或胎教阶段。
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
杨教授认为,考生考前自杀事件,再次表明我国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或薄弱。孩子在各个年龄段,承受不同的压力是正常的,关键是要让孩子学会承受和缓解压力。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,学校教育推崇成功者和尖子生,家庭教育则被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观点所左右,但在挫折面前该如何承受,这方面的教育是很少的。正是在这种压力下,使本来不大的问题却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。石英同时表示,目前社会上还缺少心理压力的释放空间,缺乏心理疏导和宣泄的场所。
杨教授认为,令人欣慰的是,近年来,考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,每年从3月开始至6月,心理咨询机构“人满为患”就是一个佐证。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关于考前缓解考生压力的咨询较多,但考后的情绪疏导显得较少,希望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。
杨教授表示,每年高考期间,家长和老师除了关注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营养供应,更应当重视考生的心理健康,在考试结束后尤其要注意及时疏导考生情绪,缓解压力,调节因心理落差带来的情绪波动。
杨教授认为,家长和孩子之间一般有三重距离,即生活零距离、感情近距离、心理远距离,因此,家长的后勤责任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吃好穿好住好,更应该做好心理后勤辅导
金燕泰福心理咨询中心
咨询电话:0755-27374880 27374880
网 址:www.jytfzx.com